5/31/2015

『White Bicycles-making music in the 1960s』60年代藍調歌手速寫

前些日子藍調大師B.B King過世,讓我想起許多藍調音樂的先驅。Joe Boyd的『White Bicycles-making music in the 1960s』第五章回溯了1964年他帶領一群美國藍調樂手包括Muddy Waters, Otis and Cousin Joe, Ransom Knowling, Willie Smith, Browine McGhee, Sonny Terry, Reverend Gary Davis,以及女藍調吉他手Sister Rosetta Tharpe到英國倫敦舉辦『Blues and Gospel Caravan』演唱會的故事。

為了喬好每位樂手在演唱會的搭配,以符合他理想的完美演唱會編制。但是,對於音樂這些高手各有定見,想指揮他們就定位,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

書中對這些後來影響美國流行音樂甚鉅的藍調歌手提供相當鮮明的個性速寫。


例如,盲眼藍調牧師Reverend Gary Davis身著皺巴巴的黑色西裝頭戴破破爛爛的帽子,一副太陽眼鏡卻老是滑到鼻梁下,露出濁白眼珠。

Reverend Gary Davis第一次和Sister Rosetta Tharpe與她經紀人Russell見面時,是他們到達英國的第一個早上吃早餐的時候,Reverend Gary Davis和他們倆握手時,嘴裡還叼著半熟的荷包蛋,蛋黃就從嘴角流到他的襯衫。這下子可嚇到Sister Rosetta Tharpe。

Reverend Gary Davis按維基百科所述,影響一大票歌手包括Bob Dylan, The Grateful Dead, John Sebastian of The Lovin' Spoonful,師法他的吉他的有David Bromberg, Larry Johnson, Dave Van Ronk, Bob Weir...。

聽首老藍調經典Cocaine Blues,這首歌翻唱者眾,西部、藍調、搖滾皆宜的唱不爛名曲。



至於Sister Rosetta Tharpe看他彈吉他的架式,真的有來自神的恩賜。原來福音也是很搖滾的!!






5/29/2015

來自格林威治村的藍色歌手-David Blue (S. David Cohen)

S. David Cohen / Me

60年代紐約格林威治民謠圈的歌手群中,巴布狄倫鶴立雞群,儼然是民謠之王。他的音樂立刻引起巨大的迴響,眾多仿效者寫起隱晦不明超現實式的歌詞,唱唸夾雜並喜歡拖著長長的尾音,彈起電吉他伴著口琴鼓聲,中場段落再用電風琴呼嘯一番,歌曲裡有搖滾力道和藍調情懷,未來似乎是明快節奏的光明景色,引人期盼。在這群格林威治村的歌手當中,跟Bob Dylan一樣是1941年出生的S. David Cohen60年代末到70年代所發行的個人專輯,反映了當時Songwriter Singer的創作面貌。最近找到一張他的個人第三張專輯Me的黑膠唱片,讓我對這個罕為人知的歌手較有初步的認識。

Stuart David Cohen成長於美國新英格蘭區羅德島州的小鎮Pawtucket,高中退學後就讀軍校,最後因無法適應軍隊生活退訓。60年代初搭便車前往紐約學習表演,最後落腳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館Gaslight Café洗盤子。Gaslight Café是許多民謠歌手群聚表演之處,在那裏他認識了對他的音樂創作影響最大的歌手-Bob Dylan

一開始他白天學表演晚上在咖啡館打工,久而久之也作詩寫歌,最後成為格林威治村民謠圈的一份子。因為那時候音樂圈裡有其他兩個人也叫David Cohen, 一個是Country Joe and The Fish的團員,一個是洛杉磯的錄音室樂手。他的好友Eric Andersen建議他改名;因為他有一雙蔚藍的雙眼,就建議他改名叫David Blue。據說Bob Dylan的名曲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的靈感便是來自於David Blue改名的故事,不過,Bob DylanDavid Blue唱的是It’s All Over Now, David Blue』。

                                                   I Like To Sleep Late In The Morning

David Cohen的錄音首次出現在Elektra Records 1964年發行的合輯『Singer Songwriter Project』裡,另外三位包括Richard Fariña, Patrick Sky, 以及Bruce Murdoch。這首I Like To Sleep Late In The Morning』算是他較為人知的歌曲,後來由民謠歌手David Bromberg唱紅,以致於很多人這首歌以為是David Bromberg所作。



Tom WaitI Like To Sleep Late In The Mornings現場版本



Jerry Jeff Walker紐奧爾良爵士編曲的I Like To Sleep Late In The Morning



David Blue的正式第一張專輯是1966年發行的同名專輯,這首So Easy She Goes By』聽起來根本就是Bob Dylan





1968These 23 Days in September』是轉投Reprise Records的第一張專輯,
這是一張相當好聽的民謠搖滾專輯, 標題曲These 23 Days in September帶有歌德氣息的民謠,Ambitious AnnaYou Need A ChangeThe Grand Hotel』則脫去早期純民謠,藍調的音樂根源,走向都會氣息的民謠。

1969David Blue用本名S. David Cohen發行專輯Me』,卻又是一張沾滿美國南方鄉村音樂氣息的作品。

1971年到1976David Blue則到70年代美國重要Songwriter Singer重鎮廠牌Asylum Records發行四張個人專輯,分別是Stories(1971)Nice Baby & the Angel(1973)、『Com'n Back for More(1975)、『Cupid's Arrow(1976)
1973Nice Baby & the Angel』專輯收錄後來老鷹合唱團翻唱過的『Outlaw Man


 David Blue到紐約的初衷是當演員,最後卻成了歌手,1976年發行專輯Cupid's Arrow』之後,陸續參與了三部電影演出,分別是Bob Dylan導演的『Renaldo and Clara』、溫德斯的The American Friend』,以及尼爾揚執導的『Human Highway』。這三部電影大概就以『The American Friend』較為人所知,Renaldo and Clara』和Human Highway』可列入影史冷僻電影名單裡。


1982122日他在紐約華盛頓廣場慢跑時心臟病發過世,41年短暫的歲月裡,留下幾張未見暢銷的專輯,少人知曉的電影演出,遑論會有多少歌迷粉絲。欣賞他的才華都是同時期的歌手同儕,例如跟他一樣是Reprise Records轉入Asylum Records歌手Joni Michelle;在格林威治村咖啡館認識的Leonard Cohen、跟他一同組過團的民謠歌手Eric Andersen。如同跟他一樣具有猶太人血統的Leonard Cohen獻給他的輓歌所說: 對於創作他總是充滿熱誠,全力以赴。他的作品有著不同流俗的原創性。在追求藝術的風格與面貌的競賽裡,他是最後但也是最具冠軍資格的人選,他達成我們許多人無法企及的創作風格』。

5/22/2015

『The Vintage Sound Paper』The Basement Tapes 1975

巴布狄倫著名的1975年專輯The Basement Tapes』背後的故事一直是許多搖滾迷津津樂道的搖滾軼事之一,無論是關於它的錄製地點-紐約州一處叫Big Pink的民宅地下室,還是The Band樂團成員參與其中的故事,都增添這張專輯的奇色彩。原先以Bootleg形式流傳出去的『The Basement Tapes』被Dylan樂迷稱之為Great White Wonder』,一張打上Great White Wonder的白色唱片,許多樂評和歌迷無不希望Bob Dylan能夠正式發行這些歌曲。終於在這些歌曲錄製8年之後,Columbia Records正式發行The Basement Tapes』。專輯封面攝影請來爵士樂名廠Blue Note御用設計師Reid Miles負責。

Reid Miles設計的John Coltrane經典專輯
Blue Train
The Band的吉他手Robbie Robertson看過許多Reid MilesBlue Note唱片封面設計之後決定由他來替The Basement Tapes』封面掌鏡。攝影的地點並不是The Basement Tapes』錄音的那個地下室,而是洛杉磯YMCA的地下室。

至於封面構圖則是參考爵士鋼琴家Thelonious Monk發行於1968年的專輯Underground』。


好奇的是『The Basement Tapes』封面裡頭的這些粉墨登場的人物是誰?比較毫無爭議的是畫面中間的那幾個人;坐在椅子上拉著魯特琴(Lute)Bob Dylan,拉手風琴的The Band貝斯手Rick Danko,身穿中國共產黨毛裝是The Band的吉他手Robbie Robertson,站在Robbie Robertson右手邊是The Band的鋼琴手Richard Manual,手持法國號面帶微笑的是The Band的風琴手Garth HudsonThe Band的鼓手Levon Helm則站在Rick Danko的後面,在Rick Danko左邊盤腿坐在地上雙手半合十狀表情嚴肅的男子叫David Cohen,一個Bob Dylan60年代紐約格林威治村時期熟識的民謠歌手。



若專輯封面正面是屬於『音樂性』的呈現,那封面攝影的另一邊就充滿戲劇性。這裡頭有芭蕾舞者、大力士、吞火人、肚皮舞孃、侏儒、修女、小丑、愛斯基摩人,以及穿著印有MRS. Henry T恤的胖女人。

這些『象徵性』的人物據悉都跟『The Basement Tapes』歌曲內容有關。比方說手裡夾著一疊報紙的侏儒代表『Tiny Montgomery』,這位侏儒還大有來頭,他是導演陶德布朗寧(Tod Browning)1932年的電影Freaks』的演員Angelo Rossitto愛斯基摩人象徵『Quinn The Eskimo』,奇怪的是這首歌並沒出現在The Basement Tapes』裡,他首次出現在Great White Wonder』裡歌名叫『Mighty Quinn』。(這首歌所描寫的有可能是1960Nicholas Ray執導的電影『The Savage Innocents飾演愛斯基摩人的Anthony Quinn)。那個胖女人當然就是Please, Mrs. Henry』。



又有一件物品應該是The Basement Tapes』中除了樂手之外最重要的象徵,那就是擺在Bob Dylan旁邊的ReVox A77盤式錄音機。至於『The Basement Tapes』是不是用這台機器錄音,就有待考證了。




The Basement Tapes』的封面上所表達的意義或許就像Bob Dylan隱晦難懂的歌詞,令人費解但卻充滿解謎的樂趣。

5/20/2015

『The Vintage Sound Paper』S. David Cohen / Me, 1969















Reprise Records-Makers Of Fine Music














S. David Cohen / Me, 1969

5/15/2015

騎上白色單車漫遊60年代的英美民謠搖滾史-初讀『White Bicycles-making music in the 1960s』



剛開始讀White Bicycles-making music in the 1960s』,留意到封面底下一行推薦文字: Brian Eno說這本書是近年來他讀過最好看的音樂類書籍』,搖滾名人推薦的書應該不差吧。

之所以注意到Joe Boyd是因為Nick Drake

Nick Drake所有的專輯都是Joe Boyd製作,他創立的Hannibal RecordsCD膠殼是漂亮的透明翡翠色,曾買過Fairport ConventionSandy DennyRichard Thompson的專輯通通都跟他有關係。原以為他是英國人,沒想到他是哈佛大學畢業的美國人。

書背面的介紹文字說:Joe Boyd的第一個正式工作是在1964年,時年21歲,他帶Muddy Waters到英國演唱。就在Bob Dylan於新港民謠音樂節用電吉他宣告他的音樂不再只是民謠的隔年,Joe Boyd成為新港民謠音樂節的舞台經理。他當音樂製作人的首次錄音是Eric Clapton所寫的Crossroads』。Pink Floyd第一首單曲也是由他所製作,1967年他安排他們在英國迷幻搖滾重地-倫敦的UFO俱樂部演唱,正式宣告前衛搖滾世代的來臨。他所參與製作的英國民謠搖滾樂團包括Incredible String Band、Sandy Denny,以及Fairport Convention,成功地將英國民謠推進流行音樂市場。是他發掘Nick Drake,並成為Nick Drake的製作兼經紀人。1970年在往斯德哥爾摩的旅程中,他愛上瑞典音樂創作人所寫的歌曲,兩年後這兩個瑞典音樂人創立了ABBA合唱團;本來他有機會跟ABBA合作,但在同時,華納唱片邀請他去加州製作『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和『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兩部電影的原聲帶,以及吉米罕醉克斯的紀錄片。Joe Boyd見證60年代流行音樂的興起,並參與形塑了搖滾音樂的面貌。』

White Bicycles-making music in the 1960s這本書可讀性高,將50-60年代美國流行音樂蓬勃時期,用一位少年成長史的角度娓娓道來,特別有種親切感。Joe Boyd是哈佛畢業的樂迷,大學沒畢業前就已經籌劃好幾場藍調老藝人的演唱會,像是Lonnie Johnson, Jesse Fuller,這些在大學舉行的演場會,蠻像台灣70年代陳達被帶到台北唱歌給大學生聽。這些有著傳統歌藝的老先生讓都市人開了眼界,大大地衝擊年青人對民間音樂的觀念。Joe Boyd 便是有了這些經歷之後立志要成為音樂製作人。

有一段Joe BoydJoan Baez的經紀人Manny Greenhill搞定Jesse Fuller的錄音工作的過程,現在聽來Joe Boyd還頗有馬蓋先之精神。

Joe BoydJesse Fuller送到錄音室錄音時發現Fodella卡卡的,Jesse Fuller踩下去會發出吱吱聲,怎麼辦錄音室按時計費無法耽擱,他靈機一動衝到超市買了一罐鮪魚罐頭,用罐頭裡的魚油充當Fodella的潤滑劑,當下就解決了難題,這就讓Joe Boyd得到Manny Greenhill的注意,介紹他到紐約接下打理藝人演唱會的工作。

Jesse Fuller厲害之處是,他很可能是美國相當早期One Man Band一人樂隊』的始祖。看這首Youtube影片,見他同時吹口琴、卡祖笛(Kazoo)、彈吉他,腳踏Hi-Hat, 還有獨門腳踩貝斯叫做『Fotdella』邊唱邊彈奏,真的很神奇。








以前還以為『San Francisco Bay Blues』是Eric Clapton的創作,他的MTV不插電風靡整個90年代,看Eric Clapton跟其他樂手一起吹卡祖笛的橋段,再看看Jesse Fuller的一人樂隊,我覺得Jesse Fuller勝出,以一當十這身手誰會有意見呢?